
眼周出現小肉芽?成因&護理攻略一次收!
Apr 02. 2025
發現眼周冒出小小的白色或膚色小肉芽,卻怎麼都擠不掉?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顆粒,可能是「粟粒腫」或「汗管瘤」,如果處理得不好,就反而會讓肌膚受損喔!
所以今天,我們就一起解析眼周肉芽的成因、了解怎麼避免眼周長小肉芽?再看看如果已經長了眼周肉芽,又該怎麼保養,讓你輕鬆改善這個困擾吧!
▋眼周小肉芽是什麼?
眼周小肉芽通常是指「粟粒腫」或「汗管瘤」,兩者的成因與外觀略有不同:
1.粟粒腫(Milia):
外觀: | 白色或膚色的小顆粒,摸起來較硬,通常出現在眼周或頰部。 |
成因: | 因老廢角質或皮脂無法順利排出,被困在皮膚表層所形成。 |
特徵: | 不會發炎,也不會自己消退,但需透過護理或專業處理。 |
2.汗管瘤(Syringoma):
外觀: | 米粒大小的膚色或淡黃色小突起,常見於下眼瞼及顴骨附近。 |
成因: | 因汗腺增生導致,多與遺傳和皮脂分泌有關。 |
特徵: | 較深層,不易靠護膚品消除,通常需透過醫美療程處理。 |
▋眼周小肉芽的主要成因
眼周肌膚相對得脆弱,容易因外界刺激或保養不當導致小肉芽生成,常見成因包括:
1.角質代謝異常:
皮膚新陳代謝變慢,使老廢角質堆積,導致毛孔堵塞,形成粟粒腫。
2.使用過於滋潤的保養品:
太厚重的眼霜或含高油脂的護膚品,容易讓眼周肌膚負擔過大,導致皮脂囤積。
3.不當清潔與卸妝:
如果經常性有眼妝殘留或卸妝不徹底的情況,讓毛孔時不時就堵塞,那麼就容易引發小肉芽生成。
4.過度摩擦與刺激:
過度搓揉眼周、過度頻繁使用眼部按摩器,可能會讓肌膚受損,影響皮脂代謝。
5.遺傳與體質:
若家族成員有汗管瘤或容易長粟粒腫的情況,那發生眼周長出肉芽的機率就比較高。
6.紫外線傷害:
長期曝曬在紫外線下,又懶得做好完善的防曬,就會使皮膚老化、角質增厚,影響皮脂正常排出。
▋如何預防眼周小肉芽?
雖然眼周肌膚容易生成小肉芽,但透過適當的護理,還是有機會可以降低發生機率。
1.選擇適合的眼部保養品
避免過度油膩或厚重的眼霜,可選擇清爽型或含有維他命A、果酸等成分的產品,幫助代謝老廢角質。
2.溫和清潔,確保徹底卸妝
選擇溫和不刺激的眼部卸妝產品,搭配輕柔的卸妝手法,避免殘妝影響毛孔健康。
3.定期且適度的去角質
眼周肌膚較薄,避免使用粗糙的磨砂產品去角質,可選擇溫和的果酸或酵素類產品來促進代謝。
4.減少眼周過度摩擦
盡量避免頻繁揉眼睛,或是經常性的使用過於強烈的按摩器,以減少對肌膚的刺激。
5.做好防曬
選擇質地輕盈、好吸收的防曬產品進行防曬,避免紫外線造成肌膚角質增厚。
6.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
減少油炸與高糖食物,適時補充維生素A、C、E,才能由內而外的幫助皮膚更加健康。
▋如何改善已經出現的小肉芽?
如果眼周已經出現小肉芽了,想要好好改善的話,可以試著像是以下方法進行日常護理:
1.耐心等待與溫和護理
如果已經確定是粟粒腫的話,就可能隨著肌膚代謝而自然脫落,這時候我們只要保持良好保養習慣就可以了。
2.使用含果酸或水楊酸的保養品
溫和的酸類成分能促進角質代謝,有助於減少小肉芽的生成。
3.避免自行擠壓或挑破
眼周肌膚比起其他地方來得脆弱許多,如果想要用擠粉刺的方式強行擠壓,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或留疤。
4.尋求專業醫美療程
若小肉芽持續存在,可諮詢皮膚科醫師後,透過雷射、電燒、冷凍治療或微針療程方式去除。
眼周小肉芽雖然不痛不癢,但自己看了卻會覺得十分礙眼、恨不得除之而後快,但這時要是用錯誤方式處理,就可能會讓肌膚受損。
所以想要避免長肉芽,或是想要改善眼周肉芽增生的話,首先了解成因後,透過適當的清潔、保養與防曬,便能有效預防與改善。若肉芽無法自行消退,建議諮詢皮膚科醫師,尋求安全的處理方式,才能讓眼周肌膚維持細緻光滑!